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文章阅读(7.30)(2)
2020-07-30 09:25淮北公务员考试网 来源:安徽华图
淮北公务员考试网同步安徽华图提供以下公务员安徽公务员信息: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文章阅读(7.30)(2),更多关于言语理解与表达,202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习题练习,公务员安徽公务员的内容,请关注淮北公务员考试网/淮北人事考试网!
答案与解析
1.1.答案: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由第一段中“这种生物柴油的原料非常昂贵,而且也很稀缺,因此很难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可知其原因是原材料非常昂贵并且稀缺,C项正确。
其他三项均不是以食用油为原材料的生物柴油难以大规模生产的原因,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根据第一段后半部分“如果生物柴油……必须直接来源于植物……生产价格低廉的植物生物柴油的化学过程很快就会变成现实”,可知植物最有可能成为生物柴油的原材料。A项表述正确。
根据文章第2段开头的“这些细菌可能是植物成功转变成生物柴油的关键”可知,细菌在制成生物柴油的过程中是起帮助、催化作用的;C项的“脂肪酸衍生物”是“燃料的好前体”,是由生物制成的一种物质,而不是生物柴油的原材料。D项显然错误,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答案:C
解析:
此题为词句理解题。
定位原文,根据“他们想看一看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方面是否存在理论上的限制,例如这种细菌是否有能力将常规植物转变为燃料……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可知,“这个问题”指代的是“例如”之后的内容,即“大肠杆菌能否将常规植物转变成燃料”。C项表述正确。
如果指代“例如”之前,那么应是“大肠杆菌在把糖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在理论上是受限制的”,与后文逻辑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A
解析:
本题为语句理解题。
画线部分的第一句话说明了科研小组目前想要弄清楚的问题,即“什么限制了大肠杆菌处理糖的能力”,后一句是借助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说明前面的内容。结合第三段首句“这一过程受到细菌的严密控制,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大肠杆菌”,由此可知目前尚不明确那些能够限制大肠杆菌处理能力的因素,A项表述最符合文意。
B、C项在文中并未提及;D项中“可望而不可即”表述不当,同时也不是画线句子想要表明的意思,予以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D
解析:
本题为细节理解题。
D项表述正确,由文章最后一句“如果研究取得成功,生物柴油将会突然从一个传奇变成切实可行的商用燃料”可以推断得出。
A项错误,由文章第二段中的“大肠杆菌能把植物糖分转变成脂肪酸衍生物,一种与肥皂类似的化学物质,是一种行得通的燃料的好前体”可知,脂肪酸衍生物并不是生物柴油,只是一种“燃料前体”。B项为强干扰项,其中“大肠杆菌的生存环境”在文段中没有提到,第三段只是提到“在实验室的环境下进行观察研究”,是否存在影响文段没有给出确定的信息。C项错误,由第二段开头的“这种细菌可能……”可知C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正确答案为D。
2.1.答案:D
解析:
据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
文章第一段的前面引用罗列《涉江》的分析,最后引出作者的观点,即对《离骚的》观点,同时材料也没有谈人们对《涉江》的不同认识。故C不选,选D。A选项在文中没有涉及,B只是文中“陶今雁”观点的陈述,并非隐含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D。
2.2.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在引用白居易的诗之前,作者写道“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由此可知,引用白居易的诗即是为了说明屈原的牢骚和不平也正是其进取心的一种表现,故正确答案为A。
2.3.答案:C
解析:
本题目考查隐含主旨。
文章第一段抛出问题,即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前人所述,第二段围绕这个命题进行论证,通过《离骚》和《涉江》内容上的对比,判断两部作品在时间上的差异,进而证明《离骚》并非晚年作品。所以能够反映这一中心的只有C项。ABD都只停留到了表面,指出作品上的风格差异,却没有指出隐含的主旨。
故正确答案为C。
2.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细节。
B项郭沫若的“今知其非是”是针对“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而说,只能说明其原意是说《涉江》作于《哀郢》之前,不能说明与《离骚》相去很远。故B项说法错误。
A项“传统的看法”根据原文是指关于《涉江》创作的时间、地点的看法,而原来学者的看法认为《离骚》和《涉江》基本是同一时期的,故A说法正确。C、D项也均能从原文直接推出。
综上所述,故正确答案为B。
2.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态度判断。
根据原文第二段“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可知,《悲回风》所表达的情感是绝望,故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A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由第一段“与其同属一个家庭、名字却好听得多”可知保鲜膜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可得出,且第二、第三段都论述了保鲜膜所含物质的潜在威胁。B项错误,材料并未比较保鲜膜和塑料袋造成的环境污染,且“让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是受“'膜'字所暗示的微弱程度”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做过一次检测,结果表明......已将DEHA定为环境激素物质......”,并不能推出“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D项错误,材料只是说“应改用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并不能推出这种保鲜膜“完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正确答案为A。
3.2.答案:D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错误,韩国在20种保鲜膜中查出了3种含有DEHA,不能说"都含有"。B项错误,文章没有涉及。C项错误,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将DEHA划入环境激素怀疑物质,虽然含量低于韩国,但只要含有DEHA就不能说较为安全。D项正确,韩国针对消费行为中的环境安全问题组织了一次调查,包括对保鲜膜的检测,因此韩国认为保鲜膜中含有安全隐患;结合本段最后一句,可知三国都认为保鲜膜中含有安全隐患。故正确答案为D。
3.3.答案:B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项正确,由“美国消费者权益组织对奶酪包装用聚氯乙烯......将其划入环境激素怀疑物质”可得出。B项错误,根据"日本国立医药品食品卫生研究所早在6年前就已将DEHA定为环境激素物质,美国环境保护局也将其划入环境激素怀疑物质" 可知DEHA可能是一种激素物质,并不含重金属。C项正确,由“DEHA不同于铅、镉,......检测出DEHA,可以说是食品安全方面的一种潜在威胁”可得出。D项正确,由“如果外卖食品用聚乙烯保鲜膜来包装,......则有可能会被DEHA污染”可得出。故正确答案为B。
3.4.答案:C
解析:
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A、B项 正确,由材料可知,保鲜膜也会污染环境,由此可推出保鲜膜的垃圾问题也需要解决,其最终也该被绿色生活排斥。C项错误,目前并没有停止生产,而是呼吁在流通领域和食品店改用“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D项正确,由“协会呼吁......食品店也应改用低密度聚乙烯(PE)保鲜膜”可推出。故正确答案为C。
3.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辨析。
A项正确,“'鲜'字给人一种易于接受的安全感”和“'膜'字所暗示的微弱程度又让人放松了对它的警惕”之间是并列关系,使用“而”连接恰当。B项正确,“检测”对于“收集”来说是更进一步了。C项错误,“DEHA不同于铅、镉”和“目前在《食品卫生法》尚无任何限制规定”没有转折关系,“但”使用错误。D项正确,“如果......则”表示假设关系,符合语意。故正确答案为C。
4.1.答案: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盲点”肯定是指眼球后部视网膜上没有视感细胞的一点,它在文中比喻的并不是对商品不能辨别或分辨不清,而是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和服务无法得到满足而造成的某种商品的短缺及市场因此而形成的空白点。
故正确答案为C。
4.2.答案:A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A选项中“目前这方面的食品奇缺”这样的理解不正确,文章中的原文是“这些方面的食品品种却十分单调”,品种单调与奇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消费者需要的某种商品买不到,不代表消费者不需要的其他同一性质的商品数量少。其他三项都是对文章的正确解读。故正确答案为A。
4.3.答案:C
解析:
此题是细节判断题。
根据本文中第二段可知,文中并未指明这里的“商品和服务”仅指“第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不能做缩小理解,所以B、D错误。而“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正是使商家显示能力的地方”可以体现“亮点”之意。故正确答案为C。
4.4.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本题选项D中提到的,我国商业正在向“薄利多销”的时代过渡,以及“不以利小而不为”的道理,这两个都是原文中专家的观点而并非是消费者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D。
4.5.答案:B
解析:
此题是逻辑填空题。
联系上下文可知,[ ] 处想要表述“新需求”是怎样让“新产业”快速跟进的,要传达“新需求”与“新产业”之间的推进联系,只有“呼唤”一词包含推进含义。故正确答案为B。
5.1.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定位原文“达尔文的猜想”出现在第二自然段。应在此段寻找答案。
“达尔文的猜想”不是关于为什么寒武纪突然出现三叶虫等许多复杂的生命的猜想,而是关于前寒武纪化石应该存在的猜想,故B项不正确。
根据原文“要么如达尔文猜想的那样,前寒武纪不是没有化石,而是没有找到或没有保存下来”可知A项内容符合题意。
根据“进化论等待着两个不同命运的判决”说明C选项表述正确;通过理解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可知达尔文猜想的正确性,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有力证明,D项也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细节判断。
由第一自然段可知,“达尔文猜想”得到证实,是因为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化石,故D项符合。
C项只点明了时间,并未交待另一重要特征,即多细胞的特点,因此不构成证实“达尔文猜想”的原因。
A、B选项只是在描述瓮安多细胞动物,并不是证实“达尔文猜想”的原因。
故正确答案为D。
5.3.答案:A
解析:
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
由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找不到重要的演化关系”可知A项不正确,当选。
根据第四自然段可以直接得出B、C选项表述正确。
瓮安动物化石的研究成功是通过古生物学和同步辐射技术结合,因此可以引申得出各学科的交叉合作在以后将很有作为,所以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A。
以上是2020安徽省考行测练习之言语理解与表达:文章阅读(7.30)(2)的全部内容,更多2020淮北公务员安徽公务员信息请加公务员考试群,及关注淮北公务员考试网及淮北人事考试网。
(编辑:admin)